雅文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明 > 第六十四回:初设自官职全文阅读

陈褒不扭捏,他是个爽快的性子,当即作揖说道:“王将军放心,我必尽心竭力。”前、后两队编好,“队率”选定,这一“屯”就初具雏形了。一直站在院门口没有说话的高甲、高丙等人走了过来,问道:“王将军,我们呢?”

他们不是本亭人,又都骑马,显然没办法和里民们编在一块儿。此时听其发问,王匡胤含笑答道:“诸位皆勇士,又都骑马,我打算将你们自为一队。二位,你手搏强大,若是乐意的话,还想请你当个教头,教教里民手搏之术,可以么?”

高甲听出了其中的优待,心道:“这王将军是个会做人的。”他们都是乡里轻侠,天不服地不怕的,要不是看在府谷万千百姓的面子,怎可能投到王匡胤的手下?如果王匡胤真把他们当成普通里民一样对待,难免会被私下里骂一声:不知好歹。

他爽朗地应道:“只要王将军不嫌咱手段低浅,乐意效劳!”

一屯,两队,外加一个骑兵小队。 忙了大半天,虽有种种的不满意,但总体来说,荀贞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他的目光从对面的里民身上扫过,又看了看高甲、高丙等人,再瞧瞧王河、陈褒诸人,满足地想道:“来府谷做这将军不到一月,办成了一件大事,就是拉起了队伍,虽名号是为备战强兵,但只要善加操练,施以恩德,日后未尝不会成为一大臂助。还有半件,就是与县中诸人都处得不错,以后办起事儿来当会顺手很多。”在路上闹了这么久,来往行人尽皆侧目,不但有好事的聚集不远处津津有味的观瞧,还引来了许多附近里中的孩童、妇女,吵闹得不行。王匡胤瞧了瞧天色,见日头已从中天西落,是下午时分了。他说道:“今天便到这里吧。明天开始正式操练。”

安定里的里长楞了下,说道:“明天?”

“怎么?有何不妥?”

“去年的时候,府谷县令是五日一练。”

五天一操练肯定不行,不过王匡胤自有计划,不需要现在就摊牌。他笑道:“今天只是点名编队,不能是训练。明天上午,算是正式开始。”

这么说也有道理,几个里长没了意见。纵还有不同意的,在苏汇的带头附和下也不好反对了。王匡胤见他们都同意了,说道:“诸位里长不要走,难得大家齐聚,便由我做个东,请诸位在舍中吃顿酒饭。对了,我先去和里民们说句话。”拉了王河、陈褒,走到对面。

里民们站了半晌,早不耐烦了,很多人索性坐了下去。从邻近的里中来的孩童们在他们中间钻来钻去,性子开朗的里民时不时捉弄他们一下,引来旁观者的一阵大笑。 安定里中有一人,可能捉弄得过火了,惹恼了一个孩子。那孩子从怀里拿出弹弓,拈了个土丸,对准他的屁股狠狠射出,疼得他哎呀一声,嘴里骂着,伸手去捉。那孩子灵活,三两下跑出人群,跑到远处,吐了吐舌头,叫道:“史大郎,天生丑,走到蒿里鬼不收!”包括围观的行人、妇女,众人大笑不止。

那人羞恼成怒,迈步去追。王河刚好走到他身前,伸手拉住,咳嗽了声,说道:“你不小的人了,怎么与孩童一般见识?快点归‘什’,王大将军有话要说!”那人悻悻归队。

见王匡胤过来,坐着的里民们,其中谨慎的站起来,也有大大咧咧不以为意的。什长、伍长们,有机灵的催他们起身,不机灵的一声不吭。王匡胤暗蹙眉头,表面上若无其事,微笑说道:“诸位,我适才与你们的里长商定,将你们分别编成两队。南平、敬老、安定三里编为前队;余下三里编为后队。由本县的王河将军出任前队队率,由阿褒出任后队队率。”

陈褒为人玲珑八面,虽只是个穷卒,但在亭中人缘不错,听到将由他任“队率”,里民们没有任何不满的表现。和他交好的那些人,如史巨先等,更是高兴。史巨先将手指放入嘴中,打了个唿哨,叫道:“阿褒!以后是不是就该你叫陈队率了?”陈褒冲着里民们长揖到底,直起身,笑嘻嘻地说道:“还得请诸位多给面子。”

和他交好的那些人乱纷纷地叫道:“放心!谁的面子不给,也得给你阿褒。下回再玩儿博戏时,你高抬些手就是了!”要不说陈褒机灵呢?与诸人应答了几句,不肯抢了王匡胤的风头,拱手说道:“多承诸位的情了!待得闲暇,必请饮酒。荀君还有话要说,大家且请安静。” 待诸人静下来,荀贞笑道:“也没别的什么可说了。今天算是编了队伍,操练从明天开始。不要求你们来得太早,辰时到便可。还有,你们走前,记好今天站的位置,不要忘了。”

“明天?”

“明天?”

“不会吧?”

里民们交头接耳。几个里长上前,大声说道:“王匡胤不是说了么?今儿只是编了队伍,不算操练!你们吵嚷甚么?明儿上午,辰时,记得都到!谁敢不来,明年县中的赋税,给你们加翻一倍!”里长管着本里的赋税等事,这是个杀手锏。里民们的议论平息下来。

“行了,都散了吧。各回各家!”卫禽、高甲、高丙等人也向荀贞告辞。卫禽拜道:“既然今日事毕,王匡胤将军等下又还要请诸里的里长吃酒,俺们就不多留了。”

王匡胤拉了卫禽的手,走到边儿上,歉意地说道:“此番里中备战强兵,多亏诸里的里长协作才能顺利成事。较之去年,不但人多了,还多了几十石的米粮。如此厚意,我不能不表示一下感谢,所以就不多留你们了。你们明天来么?”

对里民,王匡胤和善归和善,但用的是命令口吻,而卫禽这些人类似客卿,他也没指望他们每次训练都能来,因而有此一问。卫禽答道:“蒙王将军不弃,肯收纳吾等。吾等自当效犬马劳,明日定来!”游侠们讲究的就是“轻生死、重然诺”,说出的话一定要做到。他们的前辈季布被当时人赞为“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卫禽他们既然主动要求参与,当然会善始善终。

“那等到明晚,我专宴请诸君!”

卫禽等人自诩豪侠,不会把一顿酒放在眼里,也没推辞,随后,不在说什么便一齐的转身拜后策马而走。 因为府谷的百姓们,王匡胤暂得了卫禽、高甲、高丙等人之用,但要想彻底收为手下,还需展现一二手段。他靠在一根柱子上,想道:“自做县令,小心翼翼至今,总算熟悉了地方的情况,又以备寇之名召集到了近百丁壮,千里之行已开始於足下。日后成龙、还是成虫,就看此番的操练成果了!”

这会儿下午,离傍晚还有段时间,院子里太阳晒着,不冷不热,暖和和的很舒服。王匡胤亲自动手,从屋内拿出了宽大的席子,铺陈在院中桓表的下边,请诸位里长坐下。王河在王匡胤的令下先烧开了水,端出来,请他们饮用。王匡胤又从后院取了点茶叶出来,问里长们喝不喝。

尽管说“饮茶之始,发乎神农”,也即早在神农时,先民便已开始饮茶,但因茶树是南方的树种,所以直到现在,茶叶的产地主要还是在蜀中、荆楚,饮茶的习惯也多集中在这两个地方,北方人喝茶的还不多。

缘由爱好,王匡胤嗜好此物,故此每当县中“大市”中有卖此物的时候,总会买上很多。——因为北人尚无饮茶的习俗,在集市上碰见茶叶的机会也不多。运气好的时候,也许一年能碰上一次;运气不好的时候,也许两三年见不着丁点。这点茶叶是他半年前买来的,省喝俭用,省之又省,如今剩下的也不多了,今天特地拿出来“招待贵客”。

在位的诸位里长除了北平里的苏汇之外,别的都没有喝过茶,甚至大部分都没见过。安定里的里长见荀贞跟宝贝似的捧出一撮枯树叶似的的东西,问道:“此为何物?”

“茶叶。”王匡胤忽然想起,这会儿还没有这个称呼,改口道,“也就是‘荼’。”见诸人还是迷惘,又道,“荼即荼荈的简称。诸君读过《凡就篇》么?篇中所谓之‘荈’,即此物也。”

荈,音“喘”。王匡胤一边说,一边把茶叶放下,随后捡起个小石块,在地上写出了这个字。 诸里的里长多没有读过书,但也有上过小学,读过《凡将篇》、《急就篇》这些启蒙读物的。《凡就篇》乃前朝司马相如所编,里边有这个“荈”字。

安定里的里长恍然大悟似的“噢”了一声,再去看茶叶时,已不是陌生,而是审慎,说道:“原来此物便是‘荈’!记得小时读书,听先生讲此物产自巴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