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明 > 第六十二回:少女宫千颜全文阅读

浑身带血的高一功丢去手中的那柄黑伞,冷冷的望着那俱尸体:“我说过,为了颜儿,我会拼死救她,你却还不肯相让,那么只能让你死!”高一功瞟了他一眼,再不说什么便转身离去。

脚不停下的飞速向院子内边跑去,他知道,这个院子实际上就是一个幌子,里边的,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树林,而这片未知的树林内就是完全由颜卿控制的。

拨开树林的各种各样的带刺的植物,高一功可以说是浑身警惕。忽然,一个隐隐约约闪着光的身影将高一功吸引过去,他的心中顿时大喜,他知道,那个身影就是颜儿的身影。奋进全力飞扑而去,那个身影就仿佛是高一功的救星。一眼看去,那是一个漂亮的女子:

月白色与淡粉红交杂的委地锦缎长裙,裙摆与袖口银丝滚边,袖口繁细有着淡黄色花纹,浅粉色纱衣披风披在肩上,裙面上绣着大朵大朵的紫鸯花,煞是好看;腰间扎着一根粉白色的腰带,突触匀称的身段,奇异的花纹在带上密密麻麻的分布着;足登一双绣着百合的娟鞋,周边缝有柔软的狐皮绒毛,两边个挂着玉物装饰,小巧精致;玉般的皓腕戴着两个银制手镯,抬手间银镯碰撞发出悦耳之声;左手小指上戴了一枚并不昂贵的尾戒,虽不是碧玉水晶所制但也耀眼夺目;

微抬俏颜,淡紫色的眼眸摄人魂魄,灵动的眼波里透出灵慧而又妩媚的光泽,樱桃小嘴上抹上了蜜一样的淡粉,双耳佩戴着流苏耳环;丝绸般墨色的秀发随意的飘散在腰间,仅戴几星乳白珍珠璎珞,映衬出云丝乌碧亮泽,斜斜一枝紫鸯花簪子垂着细细一缕银流苏,额前的刘海处微别了一个银纹蝴蝶发卡,娇嫩洁白的小手里紧攥着一方丝绢,淡黄色的素绢上绣着点点零星梅花,衬得此绢素雅,袖口繁细有着淡黄色花纹,及到眼前才觉亦是误入红尘的仙子,更加另人目眩神迷,对其仰慕倾心。

“颜儿!”高一功大声呼喊。那个女子仿佛浑身一惊,头一转的将目光看向他,两行珠泪便落了下来。那个女子叫宫千颜,相貌极其倾国倾城,犹如降落在人间的一颗宝珠。“一功”女子杏步跑向前,一把抱住高一功:“我就知道你会来救我的”“颜儿,我们走”高一功搂住她的细腰,另一手抱起她的细脚,向着这片森林外跑去。

“怦”的撞开大门,才刚想迈步出去,就见已经有接近数百名官兵拦截在院门外,阵容虽然算不上十分严整,但是一杆杆长枪却让筋疲力尽的高一功面色大变。“你在这光天化日之下大胆杀人!该当何罪?”一个红色官服的儒生走出那列列官兵的队伍,抬手便指着高一功道。

“一功,放下我你快走!都是因为我拖延下了你”宫千颜轻轻挣扎,试图推开高一功的肩膀。“颜儿,等我杀出去,我永远不会一个人丢下你”高一功手袖一翻,一柄短小的利剑闪出。“贼民,不快快投降还敢持刀反抗!”那县官手向后一招:“来人,给我拿下!”几列官兵挺出手中的长枪,嚎叫声中扑向前去。高一功放下宫千颜,拔刀杀入一片官军的人海之中。

手中刀剑闪动,高一功越发感到疲惫,仿佛手中的原本轻如鹅毛的短剑化作百万斤重的大山的重量一般,现在就连将剑抬起的力气都难以控制。喝叫中挺起剑,高一功眼中布满了血丝,正想劈下斩去时,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劲儿,挥剑出去的时候仿佛巨龙摆尾,一边的数十人即使身着铠甲,也直接飞远出去,倒在地上昂昂直叫。

“莫再打斗!”一声浑厚的声音传入高一功的耳内,使他忍不住转身去看。

这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头发梳得十分认真,没有一丝凌乱。可那一根根银丝一般的白发还是在黑发中清晰可见。微微下陷的眼窝里,一双深褐色的眼眸,悄悄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他头戴紫阳巾,身穿八卦衣的道士,手持一柄长长的白色拂尘,在徐徐清风中飘然而来。只见他鹤顶龟背,凤目疏眉,面色红润,神态飘逸。相比于人群中,立觉其气质非凡,似鹤立鸡群脚蹬一双藏蓝色翘头厚布鞋,一对剑眉树两边,紧闭双眸,方形大口念念有词。

“你是哪里来的老头,本县官办理案事你也敢来插一手?来人,先给我把这个老头杀了”那县官冷不丁的哼了一声。那道士老者拂尘一动,几个官兵还没动手便在闷哼声中飞出去。一边几个官兵有些信又不信,但没有一人胆敢上前,你推我挤。那老者在此挥动拂尘,便又是几人横飞而出,狠狠地撞击在门上。高一功趁机挺出剑来,高举杀向看的奇怪的那群官兵,他们好像被定了身形,高一功越杀越勇,几个官兵这才连连上前将他围住,道士老者一见,手一动就如有神力的将那几个官兵弹飞。

“撤,快撤!”那县官大惊,如果说先前是他没看清楚那道士老者的奇怪的神力,那么现在他可就是一明二了。一群百余人的官兵随着县官的喊声一瞬间哄散,高一功才缓缓松了口气。“孩子,拿着”那道士老者浑厚的沉声再次响起,递出一本书经拿给槽懂的高一功。“这是?”高一功伸手欲接不接。

“一本武艺经书”道士老者好像故意说的不很清楚,道。“谢老人家”高一功连忙两手伸前接过,拜道。“记住,你要好好钻研,书中的一招一式都要细细研究,三年之后,我会再来这里找你”那道士老者撂下这句话,不等高一功再说什么便闪身离开,不见了身影。

高一功犹豫了一下,迅速将那本经书收入怀中,转身去抱憔悴的宫千颜。

府谷,校场。

王匡胤、王河二人召集整个县的各个小地方的居民、士卒、将官以及所有的不论男女老少的人皆到校场集中,并且丝毫不肯透露到底是何事,只是说有要事宣布,要求每人必须到场,否则,杀无赦。

“请乡亲们人群中十八岁一直到四十岁的汉子站出来”王匡胤眼看着所有人都聚集到校场之内,便大声向下喊道。数百汉子懒懒散散的走出人列之中,王河飞速目测,约莫有近六百人马左右。“咱们自从上次遭受到保德州、神鹿城的明朝官军猛烈的打击后,虽然最终是胜利,但是还是元气大伤,将士们死伤过半,今日,召集乡亲们就是要找出一些年轻力壮的汉子,加入我们军队的队伍,一起竭力推翻大明王朝!创造和平盛世”

“可是这汉子们走了,土地谁去耕种啊?”不知是谁突然喊出一声,接着也就炸开了锅,引起了一片纷纷的议论。“大家放心,我们会效仿大明军制,分封军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农田土地,这样,大家作战时依旧可以作战,赋闲时一样不会闲的慌”王匡胤早就料想到会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心中已经想好了答案,接口便答道。 眼看众人平静下去,王河简单的进行了计算。六个里加到一块儿,近百人。

“整顿队伍!”王匡胤站在校场中央,一声大喝道。即使如此,亲戚们、认识的还是钻来钻去,凑到一处说话;打过架、结仇的,你瞅我不顺,我瞅你也不顺,斗鸡似的你看我、我看你。将官们嗓子都喊哑了,王河、王匡胤亲自腿也快跑断了,足足用了小半个时辰,队伍还没排好,这惹得王匡胤不禁恼火。

就在这个时候,有七八人骑着马从南边过来。骑马和走路声势不一样。七八个人骑马,声势比几十个人走路还大,并且等行到近前,众人看得清楚,那几个骑士皆持弓挟箭,佩戴直刀,殿后的一个并在马鞍前横放了一柄长戟。

场上慢慢静了下来。

骑士们催马向前,昂首挺胸地从乱哄哄的里民们身前经过,来到荀贞前头。领头的呼喝一声,诸人齐齐下马。领头之人,王匡胤认得。那日他与两将校去府谷县内最大的家氏许家时,许家聚集了好多当地轻侠,这领头之人正是那日最后在许家院外的“抽刀拔岗”之人。

这人大声说道:“在下卫禽,拜见王将军。”带头跪拜。跟着他来的那几个人随之拜倒在地,参差不齐地说道:“拜见王将军。”

“卫禽”接着说道:“禽等闻王将军君召人备战,不自量力,特来投效,祈望王将军不要嫌弃禽等无能,将我们收容。”来的这七八人都是熟人,大多见过两次了,那是在许家。——拿着长戟的那个和跪在他边儿上的两人,则是第二次见面。荀贞回礼笑道:“又不是头次见面,何必拘束礼节?诸位皆壮士也,你们能来,我十分感谢。今备战又多三分把握!诸位,快快请起。”

王匡胤兄弟以及本亭的朋党,等他们见礼毕,迎接上来。王河笑道:“阿禽、阿甲、阿丙,早知你们要来,俺们兄弟便不来了!”

“为何?”

“谁不知你卫禽手搏第一,谁又不知你阿甲、阿丙昆仲‘大戟强弩不可当’?”前后加到一块儿,前来参加备战强兵的朋党计有十三四人,此时围聚在王匡胤的身边,听王河说完都是哈哈大笑。有强横者乜视周遭,一副骄傲自满,瞧不起诸里民的模样。

一名叫史巨先的将官也凑了过来。他见王匡胤茫然,知道他没听懂,当下笑着解释道:“江君精擅手搏,乡人称之‘手搏第一’。高家兄弟一个擅用大戟,一个专精强弩,乡人称之‘大戟强弩不可当’。”

“手搏”,即徒手搏击。高家兄弟就是前天给许母送东西的那两个人,也即拿长戟之人和刚才跪在他身边的那人,一个叫高甲(阿甲),一个叫高丙(阿丙)。

王匡胤恍然大悟,所谓“手搏第一”、“大戟强弩不可当”云云,显即卫禽和高家兄弟的绰号了。他赞叹地说道:“我观诸君器宇轩昂,已知皆我府谷虎贲也。却不知江君、高君昆仲更有此美称。有诸位前来,料彼寇贼今年定然不敢犯我边界了!”

人都爱听好话,闻他夸赞,诸人更是意气风发。卫禽瞧了眼乱糟糟的诸里民,问道:“这是?”“噢,这些都是我们亭中各里选出来参加今年备战强兵的人手。今天是头一天,我想把他们先按本里的籍贯排好队伍,编定屯、队,以方便日后的演练。”

卫禽请缨,说道:“既如此,请卫君旁观,禽来代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