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仙侠小说 >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 第两百一十五章 各怀心思全文阅读

政事堂。

“今日召集大家来此,为的便是议一议盐法之事。”

说着,丁谓伸手指了指摆在前方的几分札子。

“眼前这几份札子便是呼声最高的几种办法。”

“其中,本相以为章郎中提出的钞引发最是合宜。”

经过几天的收集,无数的札子呈到了中书,这其中,既有坚持入中制度为主的,也有坚持折支制为主的。

同时,还有人建议实行如茶法一样的分销制、承包制。

更甚者,还有人提出自由贸易制度,即放开官卖,食盐全由商人贩售,官方只需收税即可。

也就是现在的言论相对比较宽松,如果放在某些辫子朝,仅凭这种发言,丢官怕都是轻的。

而在繁复的改制中,丁谓最欣赏的便是由祠部郎中、权度支判官章得象提出的钞引法。

何谓钞引?

即盐引!

具体做法便是,设立或者以原有的机构为主,专门负责管理盐钞,不论是印刷,还是售卖,皆由此机构负责。

商人若是想请盐,或是以现钱,或是以金银折博,或是以沿边入中粮草。

简而言之,不论以何种方式,商人最终拿到手的便是盐引,然后再以盐引去两池请盐。

盐场,只认盐引,不认人。

如此一来,盐引也就成为了一种有价值的凭证。

其实,章得象之所以提出钞引法,也是收到了蜀中交子的影响。

交子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便利!

解决了大宗贸易时,钱财携带难的问题。

交子做的到的事?

盐引也能做到!

并且,盐引更权威,因为盐引乃是大宋官方印刷的凭证,由朝廷登记在册的!

另外还有一点,盐引不止是凭证,它还能换到相对应的盐!

众所周知,盐利甚厚!

有盐作背书,商人对盐引的接受程度,肯定会很高。

当然。

章得象也意识到了钞引制的缺点,而且是重大缺点。

此物,不能滥发,超发!

一旦发出的盐引超过了实际产出,必然会引发挤兑的浪潮,若真到了那时,盐引制度只怕会成为祸国之策。

关于这一点,章得象也在奏疏中写到了,并且是着重描述。

不过,以上只是丁谓欣赏的表层原因,他真正重视的是‘盐引’的价值问题。

如果钞引制真的能够实行,那么在某种意义上,‘盐引’就约等于钱。

钱,乃国本也。

但铸钱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开矿、冶炼、锻造等等,唯有经过一系列的环节,铜、铁才能变成钱。

然而,相比于铸钱,印发‘盐引’的难度就低上了很多。

二三十名工匠,一天就能印出百万缗钱的‘盐引’。

如此一来,便有了操作空间。

商人是难以统计出朝廷每年产出多少盐的,这个数字,只有朝廷知道。

发多少‘盐引’,也是掌握在朝廷手中。

只要‘盐引’能够得到广泛认可,朝廷若是缺钱了,便可以少量的超发‘盐引’,以此来解决财政不足的问题。

比如这一次,倘若现在有了‘盐引’,且商人也认可,三司完全不用削减百官的俸禄。

只要令负责发放盐引的机构,多印一部分‘盐引’即可。

章得象明白超发的危害,丁谓自然也是清楚的。

不过,在他看来,适当的超发是没什么问题的。

如今京师的交引铺中,不知多少交引没有换成实物,这些便是超发的空间。

(PS:‘交引’和‘盐引’本质上其实是一回事,交引是盐引的雏形,区别在于没有独立设置某个机构统一负责)

另一边,吕夷简也觉得钞引制很不错。

虽然他和丁谓达成了部分共识,但合作归合作,该竞争的东西,还是得竞争的。

如财权。

而今,三司衙门中的关键职位,很多都是丁谓的人。

钞引制度如果能够得到官家的认可,他完全可以借着机会,将负责钞引的部门从三司中摘出来。

盐利有多厚,在座的人都清楚。

况且,盐引在某些方面还和交子类似,可以预见,一旦钞引制正式实行,这个机构的权重绝对会大幅度增加。

参考国朝历代天子的性子,将这等关键部门从三司中摘出来,也是符合祖宗法度的。

限制!

分权!

届时,若是提出此意,想必官家是不会拒绝的。

“下官以为,此法不够适宜。”

没过多久,张士逊站了出来,对于钞引法,他表示了明确的反对。

“物多则贱,寡则贵!”

“盐价贵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市面上的盐少了,唯有让市面上的盐多了,盐价才会便宜。”

“货贵时,商贵通,盐池里的盐,必须尽快输送到百姓的手中,盐才有价值,商人才能从中得利。”

“眼下的问题是什么?”

“是货物流通不畅!”

“归根结底,还是吏治的问题!”

“然,钞引法,有改革吏治问题吗?”

“没有!”

“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为今之议,不过夺商之利也,归于公且专之,商贾如何处之?”

“固然,如公之议,十分之力且可归于公也,其亏损极少,然,此十分不过原三分。”

“不若与商共之,商贾取中利,公取大利,此三分利变五分利之法也。”

张士逊说了这么多,其核心意思是让利。

毕竟,池盐的产量并不低,盐价贵的原因乃是流通不畅,是效能太低,是体制太过庞杂。

吏治,自古以来都是统治者的一大难题。

人少了,担心监督不够,人多了,效率不可避免的低了下来。

对于统治者而言,宁愿丢到一部分效率,也得保证政权的稳定性。

故此,吏治的治理便是千古难题。

如何解决?

张士逊自认为没那个能耐,他想到的只有让利,如此一来,既能调动商人的积极性,也能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毕竟,流通加速了,市面上的货物就多了,盐多了,价格自然而然的就降下来了。

同时,盐变多了,朝廷也能得到实惠。

换一个说法,唯有将蛋糕做大,朝廷、商贾、百姓三方才能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