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都市小说 > 领先四十年 > 第三十二章 同桌的你全文阅读

“二叔,你也来上网啦?”巫山扭过头,惊讶地问。

“上什么网,”张德和没好气地:“这网吧是我开的。”

“你开的?”他有些纳闷儿,在巫山的印象里,大姑父这弟弟,好像没有这么大魄力,随便在网络刚开始的时候就投资网吧。

“这主意还是你出的,你忘了?”张德和微皱眉头:“当时你有了网络以后,开网吧连锁是个不错的生意。”

“你整了连锁?”巫山对他的看法大为改观:“不错啊,二叔,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着,比起了大拇指,真心为他高兴。

“滴滴滴”,电脑的音箱里突兀叫了起来。

“你猜!”盛夏晚晴天在网上话了。

“认识你很高兴,改天聊吧。”巫山噼里啪啦打下这行字,随手关掉了电脑。

“我哪有这么多钱搞连锁?”张德和苦笑道:“这是我和我哥整的,还在银行贷款了。”

“这行肯定赚钱,咋还不高兴呢,二叔。”巫山站起来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从背影怎么就认出我来了?”

“没招,不要在巫县,就是北方人中,你坐着就比别人站着高。”张德和把烟丟过来:“都开张三天了,没几个人会呀。”

“很正常啊,”巫山把中华拿到手里把玩着:“当年三峡初创,不比现在苦多了?市场的培育,总需要时间的。”

别看张德和显得吊儿郎当的。以前可是跟着陈双树偷偷摸摸走街串巷,推销产品。

哪像现在,满大街都是叫卖的。店铺遍地。

一个公司还得挂靠在供销社下面,要不然就是搞资本主义、投机倒把。

也就在巫县,还能明目张胆的推销。到其他县,拿着巫县供销社的介绍信和别人谈自己的产品也心虚得不得了。

“还是我有些心急,”张德和哈哈大笑:“这两天都不敢上街,怕碰到银行的人。吃饭也不好意思出去,躲在家里叫外卖。”

“对了。巫县咋和京城同步?”巫山比较疑惑:“就是在京城,我好像都没看到人开网吧呢,这次你抢了先。赶快去抢占市场吧。”

“那还得去贷款,”张德和苦着脸:“我的分红早就没了。”

“啊?”他好奇地问:“你还不知道?巫县这边有个根服务器。”

原来如此!

主根服务器好像在京郊,具体什么位置不清楚,都被列为国家机密了。

“二叔。”前台在叫他:“这个人他要上网。你教教他。”

“好好,就来。”张德和搓搓手:“等等我啊,忙完了一起吃饭。”

“不了,你忙吧。”巫山摆摆手:“我去给爷爷奶奶买几台电脑,不然他们在家也蛮无聊。”

“那能你花钱吗?改天我带过去,批发的总比你零售便宜不少。”张德和冲站在前台那里的伙子招招手:“过来吧,我教你!”

印象里面,这人有些不着调。

不曾想。一进入工作状态,真还像那回事。绘声绘色地给顾客讲解。

巫山心里满是欣慰,对前台的姑娘头,走出了网吧。

雪落高山霜打平地,红池坝满是积雪,赵家坝的海拔估计也就一千米左右,即便下雪,落到地上也就化了。

这个年代,巫县的坝子还偶尔下雪。

再过几年,全球升温,大概也就红池坝、猫儿背那些海拔超过三千米的地方才下雪吧。

“先生,你要走吗?”停车员看到他在开车门,满面含笑地问。

“对呀,有什么事吗?”巫山皱着眉看了一眼,好像真不认识这人:“还是我给你的停车费不够?”

“够了够了,一整天就是三块钱。需要办卡吗?二十块钱起办,首次免费。”她热情介绍着:“在城里的任何室外停车场都能用卡。”

“不用!”巫山头也不抬打开车门坐进去。

中年妇女脸上笑容不减:“麻烦你把窗户打开,我指挥你开出来。”

起先从家里走的时候就吃了碗阴米子,现在隐约有儿饿。

本来准备去给两位老人选电脑的,既然张德和了,让他置办吧。

他又打开车门,冲停车员招招手。

“先生,怎么啦?”那妇女迷惑不解:“你直接往外面打舵,倒一倒,再一回舵可以直接出车。”

“不是,”巫山摇摇头:“这附近有什么好吃的?最好是那种好几家吃挨在一块儿的。”

“有有有!”她忙不迭头,右手往前一指:“那栋房子,一楼是商铺,二楼全都是饭店,什么火锅、烧烤、炒菜。”

这里开车回去得一个多时,还是就在县城解决算了。

“噢?”巫山一看,也就三四百米的样子:“谢谢你,我先不走了。”

明天就要过年了,今天的县城煞是热闹。

好在挨着河那边的人行道稍微空一些,匆匆来往的行人,都缩着脖子,把手揣在兜里。

巫山这个背挺得笔直,甩手走路的年轻人,显得有些异类。

平时也许有人会注意到他,这个时间根本没人注意。

安步当车过去,不过四五分钟。

尼玛,也不知道是谁起的头,就两层楼的房子,居然叫环城广场。

对面也就是以前的环城中学,如今改成了巫县职中。

在县城里,首屈一指的自然是巫中,在赵家坝乃至新城的鸡头坝都有校区。

城厢中学也不甘示弱,对面的山上校区不断扩大。都快到电视转播塔了。

不知道当年是脑袋一热,创办的环城中学就比较鸡肋,改成职业中学也是一条出路。

一楼的铺面。全身年货,对联、水果、瓜子,竟然还有卖鞭炮。

开发商很有眼光啊,对面是中学,家长来了可以在这里请客。

旁边的桥连接南门湾洞子,到了这里是从老城出来的第一个地方。

不断有人在这些铺面里进进出出,以往热情招呼的老板服务员根本就没时间揽客。

信步走上二楼。饭店的生意也比较火爆。

嚯!整层楼都是饭店,与下面的风格截然不同。

每一个店铺的门口都有迎宾站在那里。

看到有人经过,微微鞠躬:“先生。里面请!”“几位,里面请!”

叫喊声络绎不绝。

不得不,作为巴蜀的一份子,巫县人喜欢麻辣味。火锅更是最爱。

从楼梯口望过去:张麻子火锅鱼、李二娃火锅兔、秦氏火锅。一溜子七八家铺面,火锅就占了四五家。

终于看到一家不是火锅的铺面:正红木桶鱼。

“先生几位?”迎宾顿时眉开眼笑。

巫山左右看了看,周围没人,才发现是在和自己话。

“就一个人,你们这个是一桶鱼吗?”他以前在县城没吃过,还不了解。

“先生,我们的正红木桶鱼是一个全国连锁的品牌。”看到生意来了,迎宾姑娘抖擞精神。沙哑着声音介绍。

“咱总公司在蓉城往西还要走好远,雅安您听过吧。就是那里的品牌,咱老板亲自过去引进过来的。”

“您看,桌子中间挖空了,木桶立在上面。桶的底部是从金沙江采集的含对人体有好处的石头,加热石头。”

话间,两人到了一个空桌子前面,她伸手把桶盖揭开。

“我们熬制好的汤汁就倒在这些石头上面,您要叫的菜放在汤汁里面烫熟。”

噢?

巫山往桶里瞧了瞧,一个个石头都是黑色的。

“这些石头重复使用吗?”他饶有兴趣地问。

“先生,怎么可能呢?”姑娘娇笑道:“我们加盟,主要就是这石头从雅安那边运过来,当然还有配方。”

“喔!”巫山坐下,拿起菜单。

尼玛,感觉好像还是火锅,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

他也感到很奇怪,木桶里装的东西,靠什么加热呢。

仔细观察了下,木桶只是外面一层,里面那一层不知道是陶瓷还是金属,既然有电线,大约就是用刚刚上市不久的电磁炉吧。

收回眼光,巫山在红锅上面划了个勾。

“对了,姑娘!”抬起头,他发现已经换了个人。

“先生,您想了解什么?”这女孩没有起先的好看,稍微胖乎儿。

“我不知道咱这儿有没有最低消费?”巫山扬扬眉毛。

“有哇,”服务员弯下腰指着菜单,一股雪花膏味扑面而来:“您看,十五块钱这种,咱送两斤鱼还有配菜,很适合您一个人。”

“这配菜写的是时令蔬菜,目前赠送的是什么?”巫山不动声色身子往后面退了退。

“今天还有黄豆芽、大白菜、油麦菜、海带。”服务员的业务还是蛮精熟的,随口道来。

“行!”巫山也不啰嗦:“再来两份羊肉、一份毛肚、一份黄喉、一份泥鳅。”

一边着,笔在菜单上迅速打钩。

“对了,虾滑有没有?”巫山把菜单递给她。

“虾滑?那是什么?”服务员困惑的问。

尼玛,好像是二十多年后火锅里才有的。

“算了,随便问问。”巫山摆摆手。

“好的!”服务员喜滋滋地接过菜单准备走,扭头问道:“请问您喝什么?”

“白开水吧,”巫山摇摇头:“我还要开车。”

菜很快就上来了,不知道啥时候,她们打开了电磁炉,揭开桶盖,里面的石头热乎乎的,感觉都有热气冒出来。

“先生请让开!”端着盆子是一个伙子,他把盆子里的菜倒进桶里,发出滋滋滋的声音:“您请慢用。”

味道还不错,有火锅的味道,还有一种不出的清香味夹杂在里面。

其间,又叫了三大碗米饭,最后桶里当作料的大葱都被他捞出来吃了。

拍拍肚皮,巫山觉得刚好吃饱,抬手叫道:“算账!”

“先生,一共是二十七块五毛钱。”这次来的是一位年龄稍大一的女性,她熟练地用计算器几下就算出来:“抹去零头,收您二十七块。”

“好!”巫山也不多话,把手伸进口袋。

糟糕,他的脸马上就变了颜色,忘了带钱!

看到那女的还在旁边,他苦笑着看向她。

这一眼,就移不开了。

眉毛、眼睛、鼻子,好熟悉呀!

“胡子!”脑袋灵光一闪,他脱口而出。

“你是?”这女人脸色一红,满是困惑。

“我是孙悟空啊!”巫山一拍大腿:“学我们同桌三年,你忘了!”

“啊?是你呀!”胡子不好意思地笑着。

时候,两人同桌,她的嘴唇上面经常是黑黑的,巫山就给她取了个外号。

“对了,你是叫袁……袁……”他皱着眉头,有儿想不起来。

“袁丽萍!”她呵呵笑着:“你叫什么呀?我始终记得你叫孙猴子,还是我给你起的呢。”

“我叫巫山,”他含笑问道:“怎么样?生意还好吧,这里口岸不错。”

“生意还马马虎虎,也赚不了几个钱。”她摇摇头:“工商、税务、消防、卫生,来一潮去一潮,给他们打工了。你呢,现在干嘛?后来一直没看到过。”

没有听到回答,她奇怪地抬起头,却看到巫山正在接电话,满脸凝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