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都市小说 > 领先四十年 > 第六章 拆迁中的小故障全文阅读

至于那些人怎么处理,自然有党纪国法去处理。

日子照常忙忙碌碌,巫山和莎莉两口子上班,巫从瑊的教育却成了大问题。

按,他的年龄应该去幼儿园。可是送到那里,他却认为老师教的一儿用处都没有。

可惜,从就接受了西式教育的从瑊,对中式教育一儿无爱。

或许他不是巫书记的儿子,就要被老师罚站了。

和风县总的就一所幼儿园,就在老县委办公楼如今的炎黄超市隔壁。

幼儿园里,除了县城的孩子,各个公社有钱有势的人,也把孩子送到这里。

这个年代的幼儿园,和几十年后有很大的差别。

每间教室里,老师都在教着基础汉语拼音的发音和阿拉伯数字的辨识。

有一天,巫山让人找了一套现在的学第一册教材,发现幼儿园的内容和第一册的有些重合。

儿子在幼儿园就如此,到了学一年级,可能就更麻烦了。

他觉得那些内容都懂,不会好好听讲,养成骄傲自满的情绪。

巫山沉吟着,走进了幼儿园。

幼儿园没有大班班之分,再一些的孩子,就在托儿所了。

总的有八个班,巫书记的儿子,当然在一班。

他们班的老师,在讲哪咤闹海的故事。

讲着讲着,巫从瑊站了起来:“老师,你在撒谎!”

“巫从瑊坐下!”老师的脸上有些难看:“今后要发言之前,一定要先举手,知道吗?”

从瑊依言坐下,高高举起了手:“老师,你确实在撒谎!哪咤那么。他都不会游泳,怎么可能到海里去洗澡呢?我可在海边游过呢,一个大浪打过来我爸爸就赶紧抱着我跑。而且,我可不相信海里有什么龙,只看见有鱼。”

眼看老师都到了暴走的边缘,巫山赶紧让陪同的园长把孩子接了出来。

巫从瑊还在愤愤不平:“爸爸,杨老师在撒谎,故事一儿都不真实!”

幼儿园长在旁边,巫山也不好什么,只是用手轻轻拍了拍儿子的后脑勺。

这孩子还是挺聪明的。也赶紧不话了。

刚刚走到幼儿园门口,陈阿财慌慌张张赶了过来。

一见面,他就焦急地:“巫书记,麻烦了,您赶快去。都要打起来了。”

“从瑊,跟着赵哥哥先去张姨家!”巫山叹了口气:“陈总。我坐你的车去吧。”

巫从瑊一步一回头。跟着赵明山乖乖上了车。

“怎么回事儿?”一上车,巫山就迫不及待地问。

东渠巷,是和风县城最早的建筑之一。

县城的规划,老城区,今后会作为文化、旅游区,居民区沿着三一八国道向两边延伸。

其实。在城镇的规划过程中,和风县城比和什托洛盖镇的规模差不多。

拆迁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到东渠巷的时候,出了麻烦。

这里。不仅有清真寺,还有喇嘛庙。

当炎黄自己的拆迁队伍到了东渠巷的时候,被一大堆少数民族包围,不允许把这里拆掉。

拆迁的队长,是粤东省人。

炎黄建筑,除了设计队伍是港岛人,其他的人员,都是从全国各地招募而来。

因为在中国,粤东与巴蜀开发地比较早,施工队伍绝大多数就是从这两个地方来的。

那队长的普通话就是夹生的,得磕磕巴巴:“老乡们,这是政府行为,麻烦大家理解下可以吗?该补偿你们的,已经全部补偿完毕。这里不属于任何人,是公共财产!”

“不许拆!”

“不能拆!”

“谁拆就打谁!”

少数民族的普通话,带有一股特有的韵味,七嘴八舌了出来。

在北疆,还是春寒料峭的时候,人们必须要穿着绒衣或者毛衣,出门才有些暖意。

此刻,被包围着的拆迁队伍,一个个吓得冷汗涔涔,大气都不敢出。

一个个少数民族不停咕哝着,守在两栋建筑边上,大有一言不合就要动手的架势。

拆迁队的人,差不多都是南方人,身材比较矮,与身材壮实的少数民族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不少民族的人,已经从靴子里把随身的刀子抽了出来。

“滴滴、滴滴”一辆炎黄高级轿车驶了过来,不停按着喇叭。

人群骚动了。

“那车子就是他们的老板,是纯粹的资本家。”

“奶奶的,把人拉出来揍一顿!”

车子停了,一个高大的身影满面寒霜,从里面走了出来。

正在议论着的人群带着不可思议的眼光,闭上了嘴巴。

任谁也想不到,在大家眼里高大上的巫书记居然坐着资本家的车子来了。

“老陈,有没带高音喇叭?”巫山低下头,朝着不敢走出车门的陈阿财问道。

陈阿财两手一摊,苦笑着摇摇头。

“同志们,有什么事情不能商量的?非得要用这种激烈地措施?”

巫山的声音沉稳有力,在人群中回荡:“现在,请你们选出几个代表,其余的人,马上回家去,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请放心,我代表和风县委县政府,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代。如果代表们反馈回去的信息,大家还不满意,也可以通过他们向县委陈述嘛!”

对于如今的和风第一人,他来了之后的所作所为,每一个和风人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巫书记!我们相信您!”

人群异口同声,喊出了这句话。

其实,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宗教信仰和其他民族差不多,有的是慕斯林,有的是信仰喇嘛教的。

最后。选举出来三个人。

少数民族的特征很显著,一看就晓得他们分别是维族、哈萨克族、蒙族。

给巫山的感觉十分怪异,除了蒙古族的老汉,另外两个人,都留着长长的胡须。

“我叫芒里克,巫书记好!”

“巫书记,您好,我叫布尔克特拜!”

“您好,巫书记,我是哈斯巴根!”

“三位老同志。你们好。”巫山虚引着:“这样吧,我们先进去看看这些建筑好吗?”

陈阿财也跟着四个人进去了,在观看的过程中,五个人都没有话。

“芒里克,你是清真寺的阿訇。”巫山当然对这些了如指掌:“你给我。假如这里不推倒,你估计这个建筑还能存在多少时间?”

从里面出来。站在大街上。

起先围着的人群都已经散了。还是有不少人在街口巷尾偷偷看热闹。

芒里克一怔,想不到县委书记问了这个问题。

“巫书记,实话,很多时候我走在里面,都害怕房子塌了。”芒里克苦笑着:“毕竟这个建筑,是在民国初年修建的。后来修修补补,一直没有做过多大的改动。要是一般的建筑物,不定早就会垮掉,这还是当初建筑的时候。用了最好的材料。”

“哈斯巴根,这个喇嘛庙也差不多吧?”巫山没有答话,转身问起了蒙古族的大喇嘛。

“是!”哈斯巴根瓮声瓮气了一个字。

“我就搞不明白了,你们为什么一直要坚持着不让拆呢?”巫山像是在自语。

“巫书记,是这样的。”布尔克特拜咽了口水,毕竟是第一次面对县委书记话,心情有些紧张:“我们这些民族,都有固有的民族习惯,就是解放后,还是保留下来了。”

巫山悚然一惊,差儿掐死自己,这个问题都没想到。

他有些惭愧地看着陈阿财,后者也在苦笑。

“这样吧,三位长者,”巫山也不矫情:“我们就在原址上兴建同样的寺庙,你们看行不行?”

三个人的眼睛不断对视着,惊喜地头。

巫山扯了扯风衣的领口,上车离去。

“先生,您真的准备给他们建清真寺和喇嘛庙?”陈阿财有些不敢置信。

在港岛,寺庙有不少,而且每一个地方的香火特别好。

在内地,尽管改革开放了,至少在粤东和巴蜀,炎黄也接了不少工程,陈阿财到处都去逛过,还没有看到寺庙。

“老陈,这个你不用担心。”巫山拍了拍他的手:“既然国家都让保留了下来,我不会犯错误。对了,这里的施工图,只有麻烦你重新修改下,寺庙用最好的材料,钱从和风财政里走。”

晚上回到家里,平时叽叽喳喳的巫从瑊在那里闷闷不乐。

孩子很敏感,他感觉可能马上就要离开自己的父母了。

“从瑊,怎么了?”巫山拉过儿子的手。

“爸爸,你和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家伙的眼里满是眼泪,就快掉下来了。

“怎么会?”莎莉还不晓得上午发生的事情,摸了摸儿子的脑袋:“没有发烧啊!”

“妈妈,我是不是特别调皮?”巫从瑊听到母亲的话,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抽抽噎噎地:“好多女同学和男同学都羞我,我调皮捣蛋。”

“儿子啊,爸爸时候才调皮呢!”巫山感到十分内疚,把从瑊抱在怀里:“我上树掏鸟窝,下河去摸鱼。谁家菜园子里有水果、蔬菜,爸爸保准就纠集朋友去偷了。”

巫从瑊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爸爸,我也要掏鸟窝,也要下河摸鱼。”

他挠了挠脑袋:“偷东西不好吧,那不是偷干的事情吗?”

“额!”巫山干笑着,不晓得怎么和儿子解释。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朋友上课的时候,都要背着双手。

回答问题,必须把手肘举在书桌上。

巫从瑊压根儿就没这个概念,怎么办?

这一夜,巫山失眠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