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都市小说 > 鸿图大业 > 第八十四章 筹建营业场所全文阅读

每当想起这个举报者现在站在某个地方,不必是某个阴暗角落,或许就站在自己面前朝自己发出得意的嘲笑,他就自然而然对这个举报者增添一份愤怒,要挖出这个举报者,一定要同他清算这笔账。

“我被人举报是不是他们两人联手所为?”周桐错愕地朝肖涵柔瞪着眼睛,困惑地问。

肖涵柔心里也觉得应该是他们两人一起挖的坑,她点点头,“除了马元峰实在想不出谁还会举报你,今天的事实进一步证明他们两人早就走到了一起,联手做你是顺利成章的事。”

周桐想起公司处分公报贴出后,许晓婕还来劝说自己,竭力为马元峰开脱干系,当时自己还信了她的鬼话,他不无自嘲地一丝冷笑,“当初,许晓婕还装模作样为马元峰辩白,我们还都相信了,原来他们两人早就是一丘之貉。”说完,又忍不住“哼、哼”二声冷笑,笑自己被他们两人嘲弄,也笑识破了许晓婕伪善的嘴脸。

“听郁达骏说,马元峰要着力开发明航区的保险市场。”肖涵柔告诉他一个秘密。

开发明航区的市场?怎么开发?他就这么一个十几个人的团队到明航去做保险?这不是舍近求远自作孽么,这保费、这晨会,……,周桐觉得他马元峰疯了。开发明航绝无可能,没有任何道理,他摇摇头说:“这是不可能的,一些技术性的问题根本无法解决,业务员放着市区的市场不做,每天从市区坐公交车去郊区展业,来回路上就是大半天,那不是神经病吗?绝无可操作性,”他完全不相信地又摇摇头,又说了一遍,“绝不可能。”

肖涵柔不满地瞥了他一眼,责怪地语气说:“当然不可能让市区的业务员到郊区开发,他直接在明航招业务员。”

肖涵柔的一句话化解了周桐刚才想到的许多不可能,他目光低垂,觉得这还有点意思,还有点可操作性,沉思片刻,他抬眼清高地目视肖涵柔,嘴角挂着讥讽的笑意,“这还是有许多难以逾越的困难,郊区的业务员怎么到市区交保费?怎么参加晨会?”他摇摇头,“不可能开发,问题太多了。”

周桐提出的这些问题肖涵柔也无法回答,这些技术问题确实无法解决,难以克服,但肖涵柔又想这些问题和困难马元峰不可能没想到,他一定早就想到了这些困难,想到了还坚持要做,肖涵柔凭借自己过去对马元峰的了解,她断定马元峰一定 有自己的办法。她不愿再在这些疑问上费神,跳过这些问题,问:“如果马元峰有办法克服这些问题,在民航区开发业务,那可是一块肥肉。”

如果这些技术问题都能解决,都能克服,那马元峰应该是找到一块风水宝地了。周桐对明航区的保险市场是很熟悉的,他与当地国营保险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周桐每年的团体保险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通过国营保险公司的业务关系做的,当然,做成后周桐也要与他的关系将民安运泰公司给他的保费佣金再分配,不然,谁会与他长期合

作?他又不是人家老子。听了肖涵柔的话,周桐目光伸向远处,眼睛里含着几分忧虑,如果马元峰在明航开发成功,那就是要与自己分享蛋糕吃,自己的业务将受到影响。周桐感到了来自马元峰的巨大威胁,他收回目光,眯缝着眼睛暗暗点头,“肖涵柔,你要想办法打听马元峰在明航的举动,有新消息及时告诉我,我要让明航成为马元峰的葬身之地,是他的火葬场。”

马元峰开车带着韩青玉和王嘉禾来到明航区辛庄镇,虽说是镇,其实这十几年改革发展,除了本地人的方言未改,人们脑海里的所谓镇的概念特征在辛庄已杳无踪迹,它已经与市区的版图完全的融合,成为市区繁华商业的延伸。马元峰车速很慢地开着车,有时还把车停在路边,三人展开交流。韩青玉已在这待了半年多,明航各方面的情况比较熟悉,马元峰和王嘉禾主要听取他的介绍。

韩青玉指着马路对面一幢六层楼的建筑,介绍说:“主任,对面这幢楼在出租,大小面积都有,可以分割。”

马元峰扫视了马路周边的环境,大楼旁边有好几个公交车站点,三人下了车,马元峰远远端视整幢大楼,不算高,有六层,但很宽,这意味着一个楼层的场地可能很宽大,这让马元峰很感兴趣,租下来后,简单一装修,就是一个很有规模的公司气派,他高兴地说:“我们是做保险的,不需要在市口太好的地方,只要交通方便就行。第一个要素是场地,场地要大气,写字楼要正规,第二个要素是租金,租金不能高,没必要。第三是交通,来去方便。”

韩青玉介绍说:“这楼的租金很低, 整个一个楼面有三千多平方,现在租的人不多,我们如果对这楼感兴趣,可以租到我们理想的面积。”

“那我们去看看。”马元峰说。

在大楼营销部经理的陪同下,三人走进二楼的大厅,场所成长方形,原来是一家公司,搬走后,办公桌、会议桌、椅子都不要了,留了下来,这让马元峰感到很高兴,节省了一笔办公用品的费用,王嘉禾走向前,仔细看了看桌子、椅子,朝马元峰闭了下眼睛,示意东西不错。

韩青玉建议说:“只要留一个隔间,其它的隔间全部拆除,合并成一个大的会场,作为业务员开晨会的大厅。”

马元峰明白留下的这个隔间韩青玉要做负责人办公室,也就是他韩青玉的办公室,但马元峰想得更多,他摇摇头说:“不,至少要留下三个隔间。”

韩青玉一愣,不明白留下这么多隔间派什么用,还有什么样的人要坐在隔间里工作?不解的问:“主任,这里留三个隔间有什么用?” 马元峰没吱声。

比照公司营业一部营业厅的布局,三人仔细环视整个场所,脑子想象大概的格局,三人心里基本有底了。马元峰与这幢大楼的营销部经理仔细交谈租金、水电费价格,这是商用大楼,水电定价不是民用价格,了解了保安、晚上几点大楼关门等各个环节的

问题,随后三人离开了大楼。

马元峰对这个办公场所还是比较满意的,没有什么明显的不足,关键是租金不贵,性价比高。心里有底了,三人找了一个漂亮的酒店坐下吃饭。

“王嘉禾,这个办公场所怎么样?”韩青玉推荐的,无需再问他了,马元峰喝着饮料问。

“如果租金价格能够接受,我看这个场所没有什么问题?大小挺合适做营业场所。二楼,上下也很方便。”

这二天,马元峰做了很多测算,要严格控制成本费用,辛庄团队每月最少创造多少保费才能抵消这办公成本?而要创造这最低保费数量需要招募多少业务员?办公成本最多只能是多少?…… 今天与大楼营销部初步接洽后,他感到自己的纸上测算还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他心里踏实了许多。

韩青玉和王嘉禾对未来的工作都颇有信心,马元峰放下筷子,郑重其事地向二位阐述了自己的整个设想,“韩青玉、黄海波、余敏文为一组,王嘉禾、路丹、刘定为二组,”他笑着对韩青玉说,“所以,我要留三个隔间,其中你和王嘉禾一人一个隔间。”

韩青玉这才明白主任其实早有打算,是啊,两个组的人在一个隔间谈话办事都很不方便,在两个隔间,相对有了私密性。

“你们二组,第一次招募每组招三十个人,每组有三个骨干,平时培训辅导应该不成问题。这样就有五、六十个新人,如果一切正常,整个明航团队一个月一般能产生四十万的保费,”马元峰停了下来,扫视面前的两位大将,温和地问:“怎么样?我的想法有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吗?”

王嘉禾对明航的情况尚不了解,没有吱声,侧首看着韩青玉,韩青玉说:“一组三十个人,绝对没问题。”

王嘉禾机敏地问:“是不是六十个人是我们的底线?”

马元峰赞许地点点头,他看重王嘉禾的机敏,如果说韩青玉是团队的主帅,是一把大刀,开天辟地,那王嘉禾这种人就是干将,是一把匕首,是一把尖刀,在一些很难处理的事情上,尖刀能剜掉脓疮而不伤及健康的皮肉。马元峰认真地说:“是的,是抵消我们每月办公费用的最低保费标准,每月四十万保费。业务员人均保费八千。”

王嘉禾神情认真地说:“主任放心,我们一定达到各项指标标准。”

马元峰笑着说:“保费超过五十万以上部分的管理津贴,我跟你们平分。”他知道对所有人来说,报酬是最为关键的,管理者要非常擅长使用这个动员大家、凝聚人气的利器。

韩青玉和王嘉禾瞪大了眼睛。

——————————

PS:

周桐与马元锋在明航区即将展开一系列的较量。慢慢看

亲,小说上架了。今天是凌霄大喜的日子,恭贺凌霄,赞助一个,凌霄在这弓腰谢谢了。

爱,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