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穿越小说 > 世界演义 > 第十二章 吠陀教与神王因陀罗全文阅读

雅利安人是居住在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中亚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以中亚奥克苏斯河(阿姆河)、雅克萨尔特河(锡尔河)、咸海和里海为界。善养马和骑马,能征善战。

古代雅利安人的典型性状为:白肤黑发褐眸,属于高加索人种(白种人)。古雅利安人当时因为从事游牧生活,生活在草原地带,争斗频繁,很早就已经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父权占统治地位。

宗教信仰主要是崇拜人格化了的自然神和祖灵,实行火祭和苏摩祭。孩提成年时须举行入门仪式,才是部落的正式成员。死后实行火葬。具有天国统治者之称的伐楼那神是支配自然、维护社会秩序的“大王”。除“大王”这一称号外,伐楼那神在《梨俱吠陀》中还被称作“牧主”等。伐楼那是雅利安人处于游牧部落阶段的放牧牧场的“牧主”,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次大陆之前、处于游牧阶段的主神。

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以前的时期里,他们雅利安人的各个分支就是从中亚草原的基地推进到帕米尔高原西部和喀喇昆仑山脉一带的阿富汗高原.

bc4120年,雅利安人中的一支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西北部的旁遮普平原,称为雅利安-旁遮普人-印度人,这就是印度古代文献中所称的雅利安人,他们战胜了哈拉帕文明,在印度河流域定居并和当地土著民族融合后,逐渐开始过渡到农业社会;吸收了哈拉帕文明的精华,创立了雅利安文明,或称吠陀时代文明。

吠陀时代指哈拉帕文明衰亡后,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并将这一时段的史料保留在《吠陀》及解释吠陀的《薄伽梵歌》、《森林书》、《奥义书》以及两部史诗中,故称作吠陀时代。其中《梨俱吠陀》记述历史称早期吠陀,而《娑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记述历史,称晚期吠陀。

早期吠陀时代亦称梨俱吠陀时代,雅利安民族正处于军事民主制时期。他们与哈拉帕时期的居民不同,他们没有城市,依畜牧为生。向神祈祷的主要内容是愿神赐牛,把战争称为“瞿维什提”,意即“渴望得牛”。除牛以外,雅利安人已驯养绵羊、山羊、驴、马和狗。雅利安人杀牲畜吃肉的时候不多,养牲畜主要是为了取得乳汁并用它制成乳酪,并且利用牲畜粪便做燃料。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河流域以后,转入定居生活,逐渐学会农业,开始种植大麦等农作物,用牛拉木犁耕地,收割谷物时使用镰刀。掌握了哈拉帕文明的沟渠灌溉以及施肥技术,也使用轮耕休耕法来保养土壤肥力。

狩猎在早期吠陀时代还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手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已经有了金属用具,如锅。金工所用的金属称“阿雅斯”,即红铜。也有了皮革工,用牛皮制成桶、弓弦和皮带。木工有细工匠、造房匠和造车匠。交换已经出现,不过还没有货币,牛、黄金和装饰品是交换媒介。

雅利安人生活简单。他们的衣服是用羊毛织成的,食物主要是乳酪、蔬菜和果实。只有在祭祀和宴客时才杀牛,在盛大的节日和家族集会时可能也吃肉类。

《梨俱吠陀》已经提到丈量土地。父亲是一家之主,男子在社会上已占重要地位。女子管理家庭,地位不低。吠陀中的颂歌有些就是妇女编的。一夫一妻制是当时的主要婚姻形式。社会已经出现不同行业,但是行业还未成为固定和世袭的,人们并未因行业不同而分成地位不平等的社会集团。

雅利安人逐渐把一些被他们征服的达萨(原哈拉帕文明的居民,主要为黄种人)变成奴隶,因此,“达萨”一词在印度语中又具有奴隶的意思。

雅利安人的氏族部落组织仍然存在。部落制度居于统治地位,部落以下有“哥罗摩”,意即“村”。村可能由同氏族的父权制的大家族组成,部落和氏族有着公民大会(雅利安人称其为“维达塔”),由全体成年男子参加,在部落遇到军事、祭祀、战利品分配等大事时召开。部落的首领由民众会议选举产生。此外,氏族部落中还有“萨巴”,即部落长老会,负责军事的军事首领“罗”则是主要的权力机构之一。

在到达印度后,雅利安人的氏族部落生活开始瓦解,部落首领实际已经世袭。首领的职务主要是军事的,其权力在不断的战争中日益增长。部落中还有村长和正在萌芽中的专门祭司阶层,他们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

吠陀教是吠陀时代早期的主要宗教,由雅利安游牧部落之信仰演化而成。属多神教。崇拜种种神化之自然力与祖先、英雄人物等。如天界之天神伐楼拿、太阳神苏利耶;空界之雷神因陀罗、风神伐由;地界之火神阿耆尼、酒神苏摩等。

至后期,渐趋一神教之发展,而有抽象神之出现,如造一切神、祈祷主神、原人等。它虽有灵魂观念,但还没有产生灵魂轮回的思想和信仰,对以后的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当时的主神是由雅利安人首领因陀罗神化而成,他好战而善饮,是战争和雷霆之神,雅利安人把他描述为能发出响雷,引导他们胜利的神灵,这和当时激烈的征服有关。因陀罗后来在佛教里,称为帝释天,是万神之王。

因陀罗部落统治的时代,由bc4000年到bc3000年。相应的在宗教里因陀罗的神王地位应保持了这么长时间。

当时,诗人们对四个神灵最为钟情,即战神兼雷神因陀罗(indra)、火神阿耆尼(agni)、酒神苏摩(soma)和医神双马童(asvinau)。在《梨俱吠陀》中,专门颂扬这四个神灵的诗歌占整个诗歌总数的一多半,其中颂扬因陀罗神的颂诗近250首,约占《梨俱吠陀》颂诗总数(1028首)的四分之一;颂扬阿耆尼神的颂诗有200多首,仅次于因陀罗;颂扬苏摩神的颂诗有120多首;颂扬双马童神的有50多首。因此,在吠陀教万神殿中,这四个神灵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