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穿越小说 > 世界演义 > 第二十一章 帝乾荒全文阅读

龙山文化玉器的纹饰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与器物合一型;一是器物装饰型。有直线纹、网格纹、虎首纹、兽面纹、人面纹、鸟纹。龙山文化玉器以片雕为主,镂雕为辅。纹饰的线纹,有阳线雕和阴线刻两种,且阳线雕的应用占多数。镶嵌工艺的实例,见于sd五莲丹土遗址所出玉钺,其中上部的孔内嵌有绿松石。玉与绿松石的组合工艺,此为仅见。这种工艺方法开夏代和商代玉器镶嵌工艺之先例。

昌乐骨刻文字的布局和结构有规律可循,有些偏旁多次出现,距今四五千年的龙山文化时期,制作上和殷墟甲骨文类似。兽甲骨上所刻的“行列整齐”的图案符号比殷墟甲骨文更为原始,明显处于画(符号)与字的过渡状态。骨刻文与甲骨文,二者应具有某种传承关系,是解释中国汉字起源的新依据。这些符号都属于阴线刻,笔画婉转曲折,刻画纤细,多为弧笔和曲笔,呈现出螃蟹状、草虫状和鸟状等形态。收集刻有文字符号的甲骨100多片及2块玉残片,共有600多个图画文字。这些文字有的刻在骨片面上,有的刻在骨腔内,有的刻在骨臼头上。

汉族主体部分其父系远祖完全是来自古代中原人,也就是龙山人。中国各地的汉族,从东北到gd从东南的客家到西北兰州,其主体就和5000年的古代中原人无异,如今的汉族,就是古代中原人的直系后代。

龙山文化,尤其是庙底沟遗址,带有漂亮的玫瑰花图案的黑陶,被认为是和“华花”部落有关,而对光明的崇拜是这个部族的特征,被认为是古代华夏族的祖先源头。到2013年底各个汉藏语支系中,一般“hu”“gu”“hua”“gua”“hao”等词根都有光明的意思,比如苗语的gua,畲语的hu,汉语的hao(昊、皓),藏语的gu,无不具有光明、光华的含义,龙山文化,被认为是汉族人的祖先华夏族部落的文化,而对陶寺遗址的确认,也支持了这种说法。随着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龙山文化也会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并把相关研究推到新的高度。

帝乾荒,统治时间:bc2530--2484年。

bc2530年,昌意之子帝乾荒继承黄帝之位。bc2620年,昌意之子在若水畔有了黄帝的孙子乾荒(姬姓),到其继位时为30岁。

有资料认为乾荒是颛顼的名字,但这是错误的,史料上记载颛顼20岁登帝位,而乾荒到黄帝死时已经28岁加上后来左彻的摄政,至少已经35岁。所以乾荒与颛顼绝非同一人。

bc2484年,帝乾荒四十七年,逝世。终年76岁。

有熊氏(即黄帝,又号轩辕,bc26972544年)为中心的部落统治天下153年。现在发现的两座黄帝陵墓:sx省ya市hl县北桥山、hb桥山。疑为黄帝与乾荒的陵墓。直至辽统治中国北方后,从此断祀。

帝颛顼,统治时间:bc2480--2403年。

bc2480年,守丧三年后,以黄帝子孙颛顼为首领的高阳氏部落成为统治部落。政治中心初为穷桑(颛顼之墟,位于高阳氏所居的辽河流域,其位置就在阜新、朝阳一带)。此时其刚满20岁。颛顼有师傅柏亮文教导,为柏黄氏后裔。后来的虞(舜)、夏、秦、楚都成了他的子孙,成为黄帝系下与帝喾并列两系中的一系,成为中华民族人文共祖之一。

颛顼帝,“东北方部落之宗神”,“以水德王天下”,“死为北方水德之帝”,又称黑帝或玄帝,在天神传说中是主管北方的天帝,列为五帝之一。其母女枢(女姓可能意味着其出身有娲氏后族)因感“瑶光”而生,女枢一次梦见一条直贯日月的长虹飞入腹中,由此怀孕而生颛顼,颛顼生下时头戴干戈,并有“圣德”字样。瑶光即琼瑶美玉之光,可知古人记载下的颛顼帝,天生就与玛瑙有着不解情缘。

颛顼出身高阳氏,10岁时就在少昊后裔的东夷部落中担任官员,而部落首领也对他这个黄帝后裔耐心培养。

黄帝一系最初是从辽河流域起家的,而高阳氏部落也位于这一带,后来颛顼还将自己的儿子分布于东北各地,形成了后来的东北夷。阜新查海“玉龙文化”属于颛顼古族的文化遗存,在“颛顼之墟”界域之内。

在阜新查海遗址中出土的玛瑙制品中,有一些是玛瑙镞,如此利器必定运用于上古时代的重大战争中,包括颛顼与共工两位大首领之间发生的殊死搏杀。还有一些玛瑙刮削器,是制作木类弓箭的工具。

当时部落联盟议事决定颛顼为帝,引起了共工氏的不满。

共工氏为炎帝后裔。《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

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祝融的儿子。炎帝的后裔共工,已成为炎帝族分支共工氏部落联盟的首领,以蟾蜍为图腾,居黄河中游河西地区(约在今hn辉县境)。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在华夏第一个使用了筑堤蓄水的办法。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贡献的人。

共工有个儿子叫后土,对农业也很精通。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的事办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由于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把土地的高处的土运去垫高低地,认为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