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穿越小说 > 世界演义 > 第八章 西戎探源全文阅读

太庚,统治时间:bc1628--1624年。

太庚,又作大庚、天庚,也称小庚。姓子名辩,又名辨,商朝甲骨文中作大庚、天庚,《史记》作“太庚”。

bc1628年,太甲的儿子、沃丁的弟弟太庚继承了商朝君主之位,是商朝第六任君主,以西亳(河南洛阳偃师市)为都。

他在位期间,履行汤法,成为商朝的一代名君。

死后谥号宣王,葬于狄泉(有洛氏故地,河南洛阳)。

小甲,统治时间:bc1623--1607年。

小甲,姓子名高。

bc1623年,太庚的儿子小甲继承了商朝君主之位,是商朝第七任君主,以西亳(河南洛阳偃师市)为都。

小甲死后,葬于狄泉(有洛氏故地,河南洛阳)。谥号商敬王。

雍己,统治时间:bc1606--1595年。

雍己,子姓,名,或胄。

bc1606年,小甲的弟弟雍己继承了商朝君主之位,是商朝第八任君主,以西亳(河南洛阳偃师市)为都。

《史记》说,至雍己即位时,“殷道衰,诸侯或不至”。

雍己在位时商朝逐渐衰落,各诸侯的势力日趋膨胀,商王室的权利有所削弱。诸侯不来朝。

雍己死后,谥号商太宗。

太戊,统治时间:bc1594--1520年。

太戊,甲骨文作大戊、天戊,子姓,名密。

bc1594年,太庚的儿子、雍己的弟弟太戊继承了商朝君主之位,是商朝第九任君主,以西毫(河南洛阳偃师市)为都。

周公旦:“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

司马迁:“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

祖父:商王太甲

父亲:商王太庚

哥哥:商王小甲、商王雍己

儿子:商王仲丁、商王外壬、商王河甲

太戊在位时期,勤政修德,治国抚民,太戊继位后,启用伊陟、臣扈为卿士,其中伊陟为伊尹的儿子。各诸侯纷纷归顺,使商朝再度兴盛。

太戊曾在祖庙称赞伊陟,不把他当臣子看待。伊陟写作《原命》,希望太戊能发扬夏禹、商汤的王道。

太戊七年(bc1588),亳地有怪异的桑树和楮树合生在朝堂上,一夜之间长得有二手合抱那么大。太戊害怕,于是询问国相伊陟。伊陟说:“臣听说过,妖魔鬼怪不能战胜有德行的人。大概是大王在治理朝政上有什么过失之处,所以才会出现妖魔鬼怪。大王如果善政修道,以德治民,自会免除祸害。”太戊听从他的话,怪桑树果然枯死。

太戊十一年(bc1584),大臣巫咸受命祭祀山川。

太戊在伊陟死后,在执政中后期启用巫咸担任宰相辅佐朝政,巫咸治理王家政事很有成绩,于是写作《咸艾》和《太戊》。《咸艾》是总结巫咸辅佐政事的经验,《太戊》是记述太戊时期的历史,二书现今均已失传。

太戊在伊陟和巫咸的前后辅佐之下,本来开始衰落的商朝再度得以兴盛,各诸侯纷纷归顺商朝,因此后世君主尊称太戊为中宗。

太戊二十六年(bc1569),西戎前来进贡,表示臣服。

西戎是古代中国对西方少数民族的泛指。这种称谓最早见于商代。《说文解字》说:“戎,兵也”,兵即武器。应劭《风俗通义》说“:“戎者,凶也。”

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自称华夏,把华夏周围四方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族的族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西戎则是古代华夏人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即以戎作为对西方所有非华夏各族的泛称。西戎也可以指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西戎人建立的国家。

夏朝时称西戎为昆仑、析支、渠搜等。后三支部落的称谓皆见于《竹书纪年》,但是到了商朝的时候首见西戎的称呼,但从相关历史记载来看,商代太戊时期来进贡的是昆仑这一支。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生食)。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披散头发,穿戴动物皮衣),有不粒食者(不吃粮食)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穿戴动物皮毛,洞穴居住,未开化),有不粒食者矣。

据古书记载,戎多为“披发左衽”。《左传》说姜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生活习惯、礼俗、语言的差异,把戎和华夏区分开来。但戎人中有姜姓、姬姓之戎,其为华夏族后裔,但是由于政治等原因而流落到当地,给当地带去了较先进的文明。如周本纪记载:后稷卒,子不立。不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戎狄之间即陕、甘一代。

西戎最早的文化足迹主要为分布在黄河中上游,陇山以西,甘青及今宁夏南部,四川西北部,继仰韶文化发展的马家窑文化,其与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基本为同一时期。这时中原地区已进入炎黄与两昊两大系统各部落集团的斗争与融合时期,形成以黄帝、尧、舜、禹为代表的王朝前古国共主“禅让”的时代。

在黄河中上游,继马家窑文化发展的是齐家文化。这是早期青铜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分布范围基本上重合。齐家文化的来源,可能不单纯来源于马家窑文化,也受了陇山以东乃至关中文化的影响,已进入夏代编年范围。

马家窑文化与齐家文化,都比较集中分布在黄河中上游一些适于农耕发展的河谷地带。从出土的生产工具和当时人的生活遗留看,都是比较原始的农耕文化,同时养畜业和渔猎经济也占较大的比重,阶级分化已经出现。

继齐家文化发展的黄河上游青铜文化,陇山以西至甘南洮河流域有寺洼文化,仍以农业为主。黄河上游及湟水流域分布的卡约文化,则已发展为以游牧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