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穿越小说 > 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 > 523 初唐四杰全文阅读

“三哥,这三国小说太精彩了,我想带回宫里慢慢看,可以吗?”城阳满脸期待道。

“当然不行,本王写这几回可是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怎么能让你们这样轻易拿走呢?”李恪不满道。

“三哥,你就给妹妹吧!求你了…”城阳拉着李恪的胳膊不停的摇晃。

“别摇了,再摇本王就要散架了…”李恪一脸无奈道。

“嘻嘻…不摇可以,但三哥你必须把这三国的话本给丽仙…”城阳狡黠道。

“原稿肯定是不能给你们,但你们可以誊写呀!”李恪道。

“那好吧!彘奴我们一起誊写,你誊写一二回,本公主誊写三四回,这样速度快写,不然天黑之前回不了宫…”城阳道。

“姐姐英明!”李治开心道。

“耶!怎么简单的办法本王这么才想到呢,本王可以叙说,找人代写不就行了吗?本王也不用那么累了…”李恪心想道。

心动不如行动!

“杨叔,给孤找一位书法好,写字速度快的文士过来,本王有用…”李恪吩咐道。

“偌!”

不一会儿,杨宝山便领着一位长相清秀的书生来到了书房。

这位书生看见李恪明显有些激动,语无伦次道:“草民…草民骆宾……骆宾王,拜见汉王殿下…”

“骆宾王,难道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

李恪一脸震惊道:“你说你叫骆宾王…”

“是啊,草民的确叫骆宾王呀…”骆宾王有些不解道。

“何方人氏?”

“草民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人!”

对上了,字观光,婺州义乌人,还真是大名鼎鼎的初唐诗人骆宾王。

见李恪一脸惊讶的模样,骆宾王有些好奇道:“殿下,听说过草民…”

李恪收敛表情,随意道:“嗯,有所耳闻,听说你诗写得不错…”

“殿下太抬举草民了,再您面前,草民怎敢谈诗…”

骆宾王激动万分,汉王殿下居然知道他。

骆宾王可以说是李恪的铁杆粉丝,李恪的每一首诗词他不仅都会背诵,还会每天拿他的诗词来练字,更是倾家荡产陶来了李恪的一张诗词真迹,天天膜拜…

骆宾王之所以在小有名气的时候还来汉王府应聘文书,主要还是出自于对李恪的无限崇拜,想离自己的偶像近一些。

他今天不仅见到了自己的偶像,还从偶像口中得知认识自己,并且认可自己的诗,这叫他如何不兴奋!

李恪瞧见骆宾王眼中的崇拜,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呵呵…在本王面前怎么就不能谈诗了,本王没那么霸道,一枝独秀最无趣,百花争艳才是春,孤芳自赏难免孤单,本王还是希望有更多的同道中人一起谈论诗词…”

“殿下胸襟宽广,令人钦佩!”骆宾王动容道。

“观光不必如此拘谨,本王最是爱才,今天叫观光过来,是想让观光帮个忙…”李恪温和道。

“殿下有事尽管吩咐,草民保证完成任务…”骆宾王满脸严肃道。

“观光别那么严肃,不是什么大事,本王正在写一本关于三国的小说,听说你书法好,写字快,本王述说,想让你代笔写一下…”李恪微笑道。

骆宾王听闻不是诗词,只是小说,有些失望,不过他并没有表露出来。

“殿下看得起草民,是草民的福气,草民一定竭尽全力让殿下满意…”骆宾王言辞恳切道。

本来骆宾王对代笔誊写小说不甚满意,但当看见开篇那首《临江仙》时,心中的那点抵触情绪早已灰飞烟灭,当他看完《三国演义》的前四回,已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他感觉这是一本史诗级巨作…

现在就算李恪拿棍棒撵他走,他也不会走。

李恪见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成了自己死心塌地的小跟班,不由得有些自鸣得意。

历史上骆宾王可是神童,七岁就写出《咏鹅》,一生著作颇丰,对荡涤六朝文学颓波,革新初唐浮靡诗风,是开辟了唐代文学的先驱。

不过这家伙的命运却有些凄惨…

骆宾王幼年丧父,日子清苦。好在他天资聪颖,学有所成。

历史上在十来岁的时候,成为道王李元庆府属。时人皆称岂有大才,道王便叫骆宾王自述其才,就跟我们现在面试一般。

不过骆宾王向来谦虚,以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才华为耻,面试中这样做,那自然是要吃亏。果不其然,骆宾王被派去戍边,在这段算得上是军旅的生涯中,骆宾王也写下了一些边塞诗。

骆宾王在不惑之年才王被调任为长安主簿,当了一个六品左右的官,骆宾王为人正直,不知变通,因此得罪了很多了,被人陷害入狱,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好不容易出狱又遇到武则天称帝,徐敬业起兵谋反,这货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为徐敬业写了一篇讨伐的檄文,就是那篇著名的流传千古的《代徐敬业讨武曌檄》。

最后徐敬业谋反失败被杀,骆宾王自然也没有什么好下场,死得不明不白。

这一世,骆宾王既然投靠了自己,自然有机会一展所长,流传千古。

其实不止骆宾王命运悲惨,初唐四杰结局都很悲惨。

王勃的人生充满挫折,即使抛开他在仕途上的失意,他的人生也是一出悲剧。

上元二年,王勃从洛阳启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因他杀害官奴被牵连),途中路过滕王阁,写了千古名文《滕王阁序》。

上元三年,王勃在渡南海时,不幸溺水,被人救起后,心悸而死。年仅27岁。

杨炯因官职不高,觉得怀才不遇,长期心中忧郁。致使他“为政残酷”,性情暴躁,恃才傲物,性格怪异,和同事关系不好。长寿二年,杨炯在盈川令任上去世,时年44岁。

卢照邻,十多年的病痛折磨让他深深陷入绝望之中,最终选择了自杀。约在调露二年(680年)前后,卢照邻自沉颍水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