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其它小说 > 穿成知青女配 > 83、083全文阅读

彭老元帅和刘司令看过江志国后一致觉得这人面熟, 就是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了。

眼看演出快要开始,两个老领导被勤务兵找到,安排到舞台下前一排就坐, 几个老伙计见了面各自招呼了一番,专心看话剧。

舞台上讲着红旗谱的故事, 老元帅看到江志国的扮相,侧过头小声跟刘司令嘀咕,“我想起来了, 五几年那会儿文工团的话剧主角可不都是这家伙嘛。”

“你一说我脑袋里有点影儿了,那会儿这人可不就是文工团的顶梁柱一枝花吗,只是当年爽朗爱笑的小伙子,啥时候变成跟老顽固们一样严肃正经的了?”刘司令回道。

两个人不时嘀咕两声,整个演出期间灌了一肚子茶水,外加跟几个老朋友联络联络感情。

等话剧结束, 散场了, 他们叫来了江志国。

江父回到后台, 刚洗净了脸面, 演出的服装还没换下,文工团的团长就过来说有老领导找他, 让他快到前面去, 江父一脸茫然地被团长推出去, 不知道什么情况。

老爷子两人把人叫来,先是作为老一辈对江父慰问一番,肯定了他的演出精神, 然后说起他生了个好闺女,样貌好,肯吃苦,还孝顺,哪家要是娶了回去肯定有福了。

刘司令作为助攻,适时提起他家倒是没有年龄相当的小辈,说老爷子家不正有一个文武全才的孙子吗,或许能有那个福气。

老爷子笑哈哈地说他们想啥都没用,主要看小辈们的意愿,能走到一起就是缘分,到时候他不拦着。

江父面对两座大山,脸上保持住春风般的笑容,只是越听他俩说的内容,笑的越尴尬。

等到两个老领导自认为跟女方家里通过了气后,又鼓励江父一番,让他再接再厉,希望以后能再看到他的好作品等等,然后相携离开。

他们走后,文工团的人看江父的目光都不一样了,然而江父脸色的笑容消失,严肃之色越来越重。

心里存着事,江父换了衣服就告辞离开,他早已是离退人员,要不是有领导点名要他出演,他估计不会再踏入这里。

文工团的团长本来还想问江父点事儿,不想他跑的那么快,没逮到人。

江父回家路上越想越不对劲,到家时脸色十分沉重,吓得江母连家务活都不做了,赶紧追着问发生了啥事,看他脸色难看的。

江父放下公文包,深叹口气,最后无奈地向江母说了被老领导叫去谈话的事,被领导看好是好事,但重点是领导们看好的不是他,是他家闺女!

“你是说有老领导看上了咱家闺女,想给他孙子做媒?”江母震惊地问道。

江父点点头,还没到说媒那一步,估计是想先给他们家透个气,两家知晓知晓。

“当时在场的人不少,这事估计会很快传到本家那些人耳朵里,以那位老领导的地位,这桩亲事怕是……”不成也得成了。江父摇摇头,江家嫡支铁定不会放过这个往上爬的机会。

江母发愁了,“要真是个好姻缘,结个亲家,那也不错,但是上次给春华提说媒的事,她就反抗的很,说什么不愿意做包办婚姻的牺牲品,要有新社会的思想觉悟,她这次能愿意吗?”

江父正是担心这个,一方面闺女不想让父母包办她的婚事,性子烈万一做傻事咋办,一方面是可能会因此得罪于大人物,给家里召来灾祸。

真是答应不是,不答应也不是,还有本家在上头压着,等老一辈知道后,决定权就不在他们手里了。

两人思量半晌,江母提议先问问大闺女春华的口风,要是她愿意,那就皆大欢喜,如果不愿意,那趁早想法子推掉。

彭老元帅和刘司令当时只说江父养了一个好闺女,大致意思是一家有女百家求,他老彭家看上了,问问江家的想法,要不瞅个时间先走个礼交交好,以后给俩小辈好办事。这是老元帅的意思。

但错就错在他没说清楚是江父的哪个闺女,造成江父江母下意识认成是大闺女江春华,毕竟她时年十八九了,正好到了说亲的年龄,前几日还有人上门说媒,要不是江春华本人拒绝,怕是已经跟人定下婚约了。

这种情况下,有人过来说看上他家闺女了,那肯定以为是年龄合适的大闺女了,根本没想到人家说的是他家下乡当知青还未成年的小闺女。

待到晚上江春华下班,江母临睡前去她那屋给她说事,探探她口风。

想当然的,江春华态度很抗拒,都啥社会了还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一套,让人知道了她还要不要面子,会被人说成封建老顽固,思想觉悟不高的,她不要!

江春华态度上很排斥,即使在知道男方是地位崇高的老领导孙子后,仍然不愿意,坚持不遵循包办婚姻,她要自己谈对象,婚姻自由!

一秃噜嘴说了那么多,江母看出点由头,问江春华是不是已经有对象了。

江春华倔强的态度一变,支支吾吾的不想说,被江母追问之下,才蒙着被子透露她看上了个同事,还没跟人谈呢。

说到这个,江春华只觉得脑袋里灯泡一亮,一拍大腿说道,“那我从明天起就去追他好了,等我俩谈了对象,看那个谁谁谁的孙子还会不会打我的主意,就这样说定了!”

想到了好办法,江春华蒙头大睡,徒留江母震惊之后头疼万分。

江父知道情况后同样感到头疼,没等他们想到什么好法子避一避,江家族中的老一辈相继到访,让事情转到不可预知的方向。

不管京都江家发生了怎样一堆乱七八糟的乌龙事件,柳家湾青山大队的知青们遇到了一件令人膈应的事。

事情要从知青补助说起,柳建国每月按时去兰县给知青院领回补助,交给陈中华发放下去,是知青们吃饱肚子改善生活的重要来源。

经历过知青受辱事件,陈中华这些老知青的补助等级不低,女知青的稍高一些,其中江秋月到手的最多,每月拿到的粮票副食票够她和彭敬业两个人吃的,那是因为有特派员留的话在,新县长等领导特别照顾的结果。

这个月到了领补助的时间,刘爱英几个人欢欢喜喜的等陈中华领来补助分给大家,手里拿着粮票,心里踏实。

但是问题出现了,他们高高兴兴领补助,两个新人那儿毛都没有。

补助是柳建国早前去申请的,名单上就原来那些人,再加上后面出了事,江秋月又指定了提等条件,县委办公室和知青办直接确定了具体名额,像李永红赵向东的该删就删了,像陈中华林文清他们该提就给提。

所以,新人是没有补助的。

除非柳建国愿意给新人重新跑县里申请,申不申请的到是一回事,想要跟老知青一样的补助水平是不可能的了。

但是孙红日和王莲他们不知道内情啊,见老知青有那么多的粮票拿,每天吃饱喝足的生活让人眼馋又羡慕,在知道知青有补助后跟陈中华等人闹腾,问为什么他们没有!

知青院被两人闹的鸡飞狗跳,陈中华几个被烦的不行,吃不好睡不好烦人透顶,索性让孙红日王莲去找生产队长柳建国,跟他们歪缠有啥用。

江秋月在大队长家跟着柳二媳妇学点豆腐的时候,看见孙王两人上门问柳建国知青补助的事情,那两个在相当于他们顶头上司的生产队长面前低眉顺眼老老实实的,就差缩成了小鸡仔,一点没有同老知青闹腾时的无所顾忌。

即使对两个新来的知青印象不好,柳建国也没有拒绝他们。

他毕竟是个认真负责的干部,给知青们申请上补助,让他们能填饱肚子,至少不饿的一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在他看来,是他作为大队长对知青院的责任,义不容辞。

但是他先说明了一点,那就是每次能申请下来的补助不一样,好的差的就看他们两个运气了。

孙红日和王莲得到柳建国会给他们申请补助的保证后,早已兴奋到心思飞起来了,眼冒金光,好似下一刻就有无数的粮票朝他们砸过去,哪里还会在意后面的特殊说明啊。

即使听到了柳建国的补充,他们也不在意,在两人看来,老知青一个月能领那么多,再差总不能比那个还差吧,说不定还能申请到更好的,拿的比老知青还多,到时候看陈中华几个还怎么嚣张地吃吃喝喝、管都不管新人!

江秋月见两个人走时飘忽的表情和神态,看样子八成是想歪了,估计以后还有的闹腾。

但是她也不会为他们多说什么,老知青补助等级高,那是他们应得的,新来的想坐享其成,不给还不行了?

“惯的他们!”刘爱英呸一声,对那两个好吃懒做的很是不屑,跟江秋月说到时候闹就闹呗,好像谁没闹过似的。

等到青黄不接,饿的吃草啃树皮的月份,让他们熬一熬就安分了,还是欠收拾,吃饱了撑的。

彭敬业听了后叮嘱江秋月,万一有人闹到她头上来,立马给他递消息,他第一时间赶过来给她撑腰。

江秋月笑他小题大做,就那两个人,她自己都应付得来。

接下来,知青院安生了一段时间,两个新知青手上口粮不够吃,饿的手脚打飘没精力折腾,都在等着下个月的补助申请结果。

只是,补助还没申请到,深秋到来,天气变化,大雨哗啦哗啦的下了十来日,雨势转小淋淋沥沥的连阴雨不断。

就这样缠缠绵绵下了一个多月后,临河村里有些经不住的老房子开始出问题,有好几家塌了屋角屋檐门房,好在没有人受伤。

知青院同样不可避免。

在雨丝连绵不绝的某个夜里,秋风萧瑟,知青院的泥坯杂物间经不住雨水浸泡冲刷,轰隆一声坍塌了,把它靠着的那面青砖墙都砸出个窟窿。

陈中华几个睡在靠墙位置的男知青被砸个正着,好在落进去的砖头少,大家都是轻伤。

众人赶紧爬起来看情况,借着外面熹微的光亮,杂物间塌成一堆废墟的场景映入眼下,让从睡梦中惊醒的人都愣住了。

陈中华很快反应过来,直叫不好,“孙红日还在里面,快救人!”

作者有话要说:  三更的话估计要到凌晨了/(t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