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其它小说 > 神秘 > 第五章显规则,潜规则034全文阅读

“好,小舒子,这个地方就交给你啦!看你兴奋的样子,一夜都睡不着觉的。我年轻的时候,刚接触这事时也是这样。来,这里有把钥匙,以后你晚上随时可以进来,不懂的地方直管向我发问。好啦,我先回家啦,一会儿你就在那床上迷糊一会儿,反正明天是礼拜天!”

林生非常感激李厂长对他的信任,同时也为得到这样一个机会,能在这神秘的地方为领导同志服务而倍感庆幸。他把冲印出的照片放在大灯泡附近慢慢晾干,发现这卷照片的主角是一个女孩子。那女孩圆圆的脸,模样一般,可是衣着非常时尚,仔细一看,竟有几分熟悉。林生出于好奇,就到刚才厂长给他看的相册里去找线索,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一张司副主任和他女儿过去拍的一组合影。虽说女孩长大十八变,可基本的模样是变不了的。林生出于好奇,便在新照片里挑选两张最入眼的,练习放大,他还创造性地将纸剪成梅花和心型图案,压在底片上进行冲印,放大出来的照片顿时生色了许多。林生想,这下子好了,周末再有时间,我要约静雅出来,给她拍几张照片,用各种图形冲印放大出不同效果来,一定会让她高兴。

好久没与静雅联系了。她真会与那个姓鲍的结婚吗?

林生想到这儿,顿时兴致全无,他往那张简易的铁床上一躺,就呼噜呼噜睡着了。

睡梦中,他见到静雅穿着白色的婚纱,左手挎着鲍多仑,正向自己走来。想上前与她说话,腿却无法迈出,往下一看,原来被吉丰正用一根长长的绳子捆绑着。他想弯腰解开绳子,腰却无法弯下来,原来肩膀和脖子也被人在后面控制着。他急忙回头看个究竟,眼中竟出现四五个人影,朦胧之中,他认出一个是周佳,一个是黄爱林,另一个是年轻时的俊丫,还有一张圆圆的脸,竟好像是刚才照片中出现的那个女孩……

颐和园里,秋波荡漾。

林生脖子上挂着厂子里的海鸥15,左肩斜挎着自己的黄书包,右肩上吊着一副三脚架,正在十七孔桥的北侧,翘首盼望。

秋风过水,酸皱湖面,将落叶堆挤在岸边,颜色斑驳陆离。日光斜身进去,映出的光像叶中藏着钻石一般,让人着迷。林生几番举起相机,又放了下来。他不舍得浪费胶卷,在这三十六张胶片上,他立誓要拍出六至九张值得放大的照片来。

九点五十五分,模特儿准时出现。款款从东北方向走来,依依掠过岸柳残叶,薄薄风衣泛出乳白,浅浅的微笑漾在眉宇。林生急忙端起相机,左手快速过卷,右手连按快门,咔咔咔拍下三张,记录下了这令人难忘的时刻。

“借朋友的?”静雅停下脚步,指着他手里的相机。

“厂里的。厂长特许。”

静雅笑了笑,慢慢向十七孔桥走去。

他在心里早已决定,不再叫她师姐。“静雅,你往前站一点儿,对,手扶桥栏中的柱子,这样我可以把水中倒影照出来。”林生竖着相机,又拍了两张。

“上次东方歌舞团的演出,你为什么不去?”静雅有心无心地问。

“周佳没说你也会去。再说,那天厂子里确实加班,我初到岗位,若是请假,给领导印象不好。”

“哦。我还以为你和吉丰在一起呢。”

看到静雅故意将自己和吉丰编排在一起,林生有些抵触,于是反问道:“你觉得我和吉丰……我们两个,合适吗?”

“没有什么合适不合适,关键看今后两个人如何相处。吉丰人漂亮,家境好,爱学习,有素质。最主要的是,她为了你,在不断地收敛自己的个性。前几天学校开会,我们两个坐在一起,她多次问我,如何才能管好自己的脾气,口口声声要变得沉静一些,优雅一些。师弟,一个女孩子的性格是自小形成的,改变起来极不容易。除非为了自己深爱的人。”还是那样,冷静、客观、公允,没有醋意。

“你也会为鲍多仑,改变自己个性吗?”林生试探地问。

“我们两个又不相同,个性都是内敛的,谁都不愿伤害对方,因此互相始终保持着距离。”

“始终保持距离,那就不易琴瑟和鸣吧。”这话问得有些唐突。挑拨人家关系,绝非君子所为,可林生顾不了那么多,他努力向前,再推进一次,希望能窥探到哪怕一丝一毫的空隙。

“琴瑟和鸣,那是理想主义者的婚姻。比如梁思成和林徽音,他们都是学建筑的,有着共同的专业,近似的梦境。他们结了连理,喜得贵子,按理应该很容易琴瑟和鸣的。不过他们看上去婚姻非常美满,但在心灵上真正做到琴瑟和鸣了吗?”

林生想了片刻,不得不承认:“好像没有。林徽音在诗人徐志摩那里更容易琴瑟和鸣,甚至在与逻辑学家金岳霖交流时,也能找到共鸣的感觉。”

“是的。张爱玲总觉得如果和胡兰成在一起,二人可以琴瑟和鸣。但为了这无法实现的琴瑟和鸣,她几乎付出一生,结局世人都看到了。”

“你的意思是,婚姻可以是情感归宿,但未必是心灵的托付?”

静雅沉默一会儿,才说:“说不好。但总觉得感情和心灵、婚姻和知音,不是一回事儿。”

这句话让他想了好久。二人沿着十七孔桥向前走着,下了桥后,林生才鼓足勇气问:“你……真爱鲍多仑吗?”

她被问得一楞,思索了片刻之后,才坦诚答道:“从何谈起呢,一开始是因为他爱我,现在我发现自己好像也爱他。”

“情感的?还是心灵的?”

“前者为主。”

“不是知音,你甘心?”

静雅回过头来,怅怅地望着林生。“所谓知音,是件可遇而不可期的事情。不论是钟子期与俞伯牙,还是管夷吾和鲍叔牙,都是千载难逢,彼域罕见。科学愈来愈进步,物质愈来愈丰富,为音乐而生死,那是俞伯牙;为道义而存活,那是鲍叔牙。现在这个社会,处处都是名利场,温情脉脉之下,也许隐藏着青面獠牙。”

“哈哈,这几个牙,说得精辟。”

“我也是遇到了你这个哲人,才说些呆话。”

虽然仍有不甘,林生却无法推翻她刚才的那些见解。他不得不收回话题:“你们会结婚吗?”

静雅毫不隐讳:“会的,而且很快。我都快三十了,多仑已三十出头。他的妈妈为了儿子的婚事,快急出病来;而我叔叔和婶婶,同样在催促,仿佛我一天不嫁出去,他们便一天不得安生一样。”

“为什么你总想着别人?难道人的一生,是为别人活着吗?”林生深知这话问得很无聊,但他依然忍不住要发声。

“没有办法。其实别人也都在为自己活着。你不觉得你的父母、甚至你的妹妹,也在为你而活吗?孩提时候,我们总觉得别人都欠自己的,长大以后,才知道自己欠别人很多。特别是我这样,父母过早亡故的女孩。”

林生见她眼圈有些泛红,立即把话题收住。心里却说:她想得比我深刻。也许她的选择是对的,而我也是该放手的时候了,抛开那些琴瑟和鸣的幻想,让喜欢清静的静雅身边少一只不时鸣叫的蛤蟆吧。

“师弟,你也该快点确定一位女孩,踏踏实实地相处了。吉丰一直在等你,你应该珍惜。”

“我确实怠慢了她。”林生苦笑一下,又愧疚地说:“放假了,我都不知如何与她联系。”

“你竟然不知道她家的电话号码?瞧你这个人!”静雅责怪地说着,又替他解围说:“还是我来问问他们系里的值班人员工吧,明后天,你再给我电话,好吗?”

林生心里不知是感激还是难过,只能说声“谢谢”。

这时,突然从远处传来一阵尖叫:“老舒!喂,那位拿照相机的,是舒林生吗?”叫得甚是尖细,但略加辨别,还是男声。

林生举目四望,见西北五十米左右的堤岸上,有一对绿男红女,坐在树下歇息,男的半站起身,正向自己挥手。

“哪一位?”林生边应边问。

“一班的胡智高,在社科院读研的那个!”

林生笑了起来。“哈哈,甫志高啊!你身边的那位女士,可是江姐?”这话一出,连静雅都笑了。甫志高是描写共chan党早年在重庆做地下工作的长篇小说《红岩》里出卖江姐的叛徒,那个时候妇孺皆知。

“你这个坏人,嘴里还是吐不出象牙。”胡智高拉着女友,飞快地向这边跑来:“真是有缘,给我们拍几张照片吧,纪念一下!”

林生见到静雅没有心情拍照,自然乐意在他们身上一试身手。

“哎哟,还说我带着江姐,原来你约的才是真正的章姐呢!”胡智高近了,才看清静雅,忙说:“师姐好,这是我的女朋友,名叫秦楼月,苏州人,学曲艺的,在昆剧院当演员。”

真是名如其人。那女子风情万种地给静雅和林生施礼,犹如戏剧里的名伶在舞台上道声万福,身上的红裙绽放着,好似牡丹。

“这是章老师,我们大学图书馆的,也是我们师姐。”

静雅微笑地点点头,双手自然地拎膝前手提包,身子稍稍前倾,犹如一株白玉兰。

胡智高看了一眼林生手里相机,心里着实羡慕,口中却埋汰地说:“噢,海鸥15呀!我以为是拍立得呢!”

“什么拍立得?”林生问。

“就是日本游客手里拿的那种相机啊,我最近一直关注。那机器拍过不久,就能取出照片,还是彩色的!”胡智高边说边比划。

“那你去找日本人拍吧!”林生笑道。

“咱不稀罕日本人的玩意儿。下个月,我翻译的第一本书就出版了,拿到稿费,我就自买一台彩色照相机。”说着,他得意地看了秦楼月一眼。

“嗯,嗯。”秦楼月连连点头,替他捧场。

林生说:“有什么大作要问世?能让我先睹为快吗?”

“《世界各国总统的第一夫人们》!我肯定是要送你的,还有师姐。对了,是送你们两本,还是一本呢?”胡智高在显摆的同时,也没忘记反守为攻。

“两本,一定是两本。”静雅淡然笑道。

林生看到太阳快到头顶了,连忙调小光圈,调试镜头,把剩下的那些胶片,连同晚上那批显影定影剂,大都转赠了这对红女绿男。(未完待续)